站内搜索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作者: 时间:2015-04-23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十五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明确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同样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深入了解党,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成长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时,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指出: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的严密而完整的世界观,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说,是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为主要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严密而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取了人类一切科学成果和有益的思想,形成了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想体系。二是它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工人阶级性质,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体现了工人阶级彻底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三是它的实践性。它来自于实践,又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任何学说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它的继承者的补充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然而,它没有也不可能为各国共产党人提供革命的现成答案,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是不行的,必须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在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所有这些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十六个基本方面,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等。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作为历史产物的理论思维和理论创新,必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理论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高举;但是,我们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发展和创新,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与时俱进的新成果,为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产生科学的理论。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源于历史性条件的成熟。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奋斗、继往开来,奋发进取,在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过程中,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妥善处理国际国内的复杂问题,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胜利。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伟大实践,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同时又为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历史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空间。
    13年来的伟大实践深刻地昭示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既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胜利,也是我党实现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伟大实践的胜利。这一新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 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理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然,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深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各个理论观点紧密衔接,彼此包含,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同时,这一体系并不是封闭的、凝固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它作形而上学的理解不行,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更不行,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比如,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问题上,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在两个基本点中,忽视任何一个,在实践中都会出偏差;否定其中一个,同时也就否定了另一个。而这两个基本点,又有机地统一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排除各种干扰,更好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又如,在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必须把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防止和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差。再如,在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上,也必须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又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提高了,国家实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各种社会矛盾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学习邓小平理论,关键是抓住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的始终,是这一理论具有盎然生机的源泉。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能够明确地率先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以及"一国两制"的构想,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唯书,不唯上,不墨守成规,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
   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了的认识上,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上,那么,我们就很难摆脱"左''的思想束缚,甚至会以"左"的气候下形成的思想定势去观察当今的现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种种怀疑、忧虑或抵触情绪。这样,我们就很难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更不用说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了。当然,任何正确的理论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只是行动的指南。尽管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设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蓝图,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还要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历史工程,在实践中情况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把握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的始终。把握了这--点,就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第三,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同时也要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邓小于同志是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都凝结在邓小平同志的原著中,同时也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中。因此.我们学习邓小平理沦,首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特别要注意学好《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的重点文章。对这些原著,要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第四,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最重要的就是联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抵御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产生科学的理论。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源于历史性条件的成熟。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奋斗、继往开来,奋发进取,在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过程中,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妥善处理国际国内的复杂问题,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胜利。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伟大实践,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同时又为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历史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空间。
    13年来的伟大实践深刻地昭示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既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胜利,也是我党实现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伟大实践的胜利。这一新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勇气和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个代表”从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前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在中国的本质特征和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我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这些新要求、新发展,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建党策略、工作大局、治国方略等各个方面,为面向新世纪的党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对于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新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我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所证明的一条真理。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和胜利,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三个代表”;同样,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一些挫折,最根本的原因也就在于背离了“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从根本上说,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就是当好“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是党的生命所在,地位所在,也是党的价值所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始。我们任务是艰巨的,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矛盾又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局,把握住党的建设的根本,把握住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根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伟大事业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规律和党的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环境、矛盾和问题,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什么是“发展观”?所谓“观”就是“用...的眼光看...”,所谓“发展观”就是“用...的眼光看发展”,这就好比世界观就是“用...的眼光看世界”,人生观就是“用...的眼光看人生”,爱情观就是“用...的眼光看爱情”。

  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胡锦涛说,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思考: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为什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3.为什么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5.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应当怎样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版权所有 © 必赢76net线路(股份)有限公司 - BinG百科   Copyright © Design&Art. All Rights Reserved.